“我就卖个书,还不赚钱,怎么就那么多人看我不爽?”
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那咱们怎么回应?”
谁让你书卖的好呢?
挡了人家道了呗!
“你让陈总帮着回应一下,就说‘和电影,都是谁都能做的,没有任何门槛。’,书卖的好不好,和不没多大关系,还有,告诉他们,文坛算个屁,老子从来没想过踏足文坛…”
“…这么说好吗?”
徐助理有点忐忑。
这等于是跟整个文坛为敌!
“…我已经很客气了!”
顺便补充一句:“要不是忙着拍戏,老子亲自上场教这帮人做人!”
……
“最近畅销榜上多了一本《三重门》,据说是难得的纯,还是一位明星写的书!我翻开看了一下,只看了序言就觉得这个作者绝对是一位睚眦必报的小人,居然在序言写了自己曾经被拒绝,这是要引导他的粉丝围攻当初拒绝他的编辑吗?联想到这样的人居然有一千多万的粉丝,实在痛心疾首!”
“我认识刘玉良先生二十多年了,一直觉得他是一位对中国文坛有巨大贡献的人,一位挖掘了那么多少年作家的编辑,正是功成名就的时候,居然会被一群青少年围攻,这是个荒唐的时代!”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的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明星争抢着出书,粉丝疯狂着买单,正是时代最荒诞的注脚。”
“我们都知道,好书耐读。时过境迁,再次翻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明星的某些书,也能起到恍如隔世的滑稽效果。比如:毕姥爷的《***的说话之道》,他忘了加上一点:饭桌上说话要小心。陈贺也出过一本,《守得住才叫爱》,如今变成了“管不住叫出轨”。至于,日理万机的明星们到底是怎么写书的呢?有些是亲力亲为。而大部分,都是明星口述,出版社找人代笔。”
“我只针对《三重门》,书我看了,就是一个少年的日常生活,啰啰嗦嗦一堆废话竟然写了300多页,小说写的跟中学生流水账似的,作品想要存活的时间长的话,少用流行语,少抖机灵炫耀般的说俏皮话!”
“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并不好。这本书很差,并不是说白小飞写得不好,而是说这本书的立意很有问题。这本书里面充斥着一种畸形的自我情节,仿佛把所有人都侃了一遍之后,只有作者自己最好、最棒、最优秀。这样的书,对年轻人的成长与教育有什么价值?难怪会被拒绝出版!”
“白小飞说这本书是他17岁时候写的,我很同意,整部书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浅薄的卖弄,一句句毫不松懈的显摆着稚嫩的与众不同。这样的书如果放在七年前出版,我可能还会夸一句,颇有才气,但已经过了七年,现在还拿出来卖,我只能认定这是在圈钱!”
刘玉良混迹文坛二十余年,经他手推介出来的作家很多。
他的身份是编辑,当然是文坛的一份子!
这些年跟着一堆作家混迹在他们的圈子里,也就是传统文艺圈!
传统文艺圈是什么样子?
参加写作笔会、集体采风、专业研讨会、作品品鉴会,通过换稿、内部推荐占据文艺版面,著作等身、名声斐然。
这帮人是生活在乌托邦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