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已经有了些凉意。
酒店门口,小白点上烟跟雷家音聊了几句。
“你让你经纪人别跟董杰绑定炒作,你有老婆孩子,她也有孩子,容易让人误会!”
“…知道,我已经跟你说了!”
雷家音点了点头。
“下个月,金马奖你去吗?”
“去啊,您去吗?”
“看情况吧,反正我也拿不了奖,有时间就去给徐争捧捧场!”
“…拿不了奖?为什么?”
雷家音有点懵,按照业界的评价,《药神》绝对是横扫颁奖季的存在!
“…《药神》太商业化了,而且票房太高,算了,不聊了,车来了,你先上车吧!”
……
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药神》这么吊,凭什么拿不了奖?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类型片叙事!
对类型片而言,拿最佳影片是有难度的,不过混个提名没什么问题,导演奖也一样。
当年的《亲爱的》也是如此,叙事太类型化,一点作者性都没有。
倒是表演奖没什么问题,尤其是程勇这个角色的完整度给了表演非常大的空间,非常饱满。
王传军入围配角奖也没什么问题!
唐小鱼的最佳女主角还有杨蓝的最佳女配角提名,需要运作一下。
有点难度,按照惯例,每年金马影后的提名的五个名额,台湾主办方都会截留两三个名额给他们自己人,剩下的也更侧重港星,也就是说,留给内地女星的名额至多就两三个而已。
不过,只要找准突破口,做好公关工作,拿个提名问题不大。
如果运作的好的话,小姐姐就会成为90后演技派代表人物了——毕竟三金的含量,金马第一!
不过,《审死官》或者之后的《济公》可能要塞一两个台湾女演员了…
等价交换嘛!
所以为什么时至今日,很多内地影片偏偏要容许港台资本的投资,塞一个或几个令观众严重违和的台湾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