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四十六章登陆美国
美国西海岸时间三月二十八日上午八点,被称为“最后的登陆作战”行动正式开始。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登陆作战行动,只是在战术性质上,可以看成是澳洲会战时登陆行动的放大版。
当时,中国陆战队一口气投入了二十个陆战师。
这些陆战师,在登陆前不是在登陆战舰上,而是集中在毛伊岛与瓦胡岛上,空军则在这两座到上总共部署了一万二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与一千架充电飞机,确保只需一次,就能把二十个陆战师的四十万官兵与全部主战装备、以及一个基数的弹药全部送到目的地,再返回毛伊岛与瓦胡岛。
当然,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占用前方的海上基地。
登陆场不是某一个地点,而是从西雅图到圣迭戈,在南北长三千公里、东西宽两百到四百公里的区域。准确的说,是在这片区域内由陆战队精心挑选的二十个重要地点,主要是关键交通线上人口较少的城镇。
指挥登陆作战的不是庞跃龙,而是司马文正。
显然,庞跃龙也想让司马文正把握住最后的机会。虽然在攻占所罗门群岛之后,司马文正晋升陆战队元帅的条件就全部达标了,只是苦于庞跃龙还是陆战队大将,所以直到澳洲会战结束,司马文正才在庞跃龙晋升为陆战队元帅的第二天,拿到了元帅军衔,但是关于司马文正晋升为陆战队元帅的资格,三个军种的高级将领都有异议,主要就是司马文正指挥的作战行动都有点不那么名正言顺,而且所罗门群岛会战的损失极为惨重,让人觉得他没有资格成为元帅。
如果能够指挥陆战队攻上美国本土,那就没有人敢怀疑司马文正的资格了。
也正是如此,司马文正没有照搬庞跃龙在澳洲大陆上的登陆战术,而是决定把登陆战役与第一次大规模地面进攻战役合到一起,即在登陆战役中就完成对前沿敌人的包围,一口气吃掉美军主力。
当然,司马文正绝对不是眼大肚皮小,他手里有足够的资本。
要知道,当时空军准备的不是一万二千架大型电动运输机,而是三万多架,而且其中三分之二是dy2型,因为从二零五五年开始,dy1型就停产了,国内几大飞机制造厂全部生产dy2型。
如果前线有更多的机场,空军第一批投入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肯定不止一万二千架。
结果就是,空军把大型电动运输机分成了三批,规定每一批在执行十次空运任务之后就返回马里亚纳群岛与扶桑,除了进行全面维护之外,还能让飞行员喘口气,等到状态达到最佳之后再奔赴前线。
此外,还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好处,即在前线战时紧张的时候,可以动用部署在后方的大型电动运输机,在充电飞机的协助之下,把战略预备队、或者是装备物资直接跨洋运送到战场上去。如果战场上没有足够多的野战机场,可以采用空投的方式提供增援。有足够多的野战机场,那就再好不过了。
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下,空军准备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能够一次性把六十个陆战师、或者是二十四个集团军,相当于一百二十万的地面部队,以及至少一个基数的弹药物资送上战场。
当然,前提是得有这么多地面部队。
毫无疑问,司马文正手里有这么多的地面部队。
别的不说,仅陆战队就有八十个师,其中六十个师部署在毛伊岛与瓦胡岛,二十个师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
此外,魏成龙也提供了全力援助。
当时,中国与欧洲联邦已经成为盟友,所以魏成龙把部署在俄罗斯的地面部队减少到了十个集团军,把大部分的占领任务移交给了盟军。另外,中东战争也已结束,蒋博文把部队削减到了四个集团军。加上陆军在二零五五年组建的部队,总共有八十个集团军,也就是四百万地面部队可供调动。
魏成龙非常大方,表示司马文正要哪支部队,他就给哪支部队。
当然,魏成龙这么做,并非完全为司马文正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