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满脸委屈的说道:“我们的办法是,找到这部童话的作者尝试挖角。同时向郑天清、姚文媛、糖糖约稿……”
年轻的主编认真的听着,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如此多管齐下,下一期我们必定能夺回第一名。”
女孩子说完,主编示意她坐下。但并没有说行还是不行,而是再次问道:
“谁还有什么办法都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不要怕错。”
也许是女孩子的一番话给了大家启发,也许是她的发言给其他人创造了时间。总编的话刚落就有人要求发言:
“我把《儿童文艺》以前和现在的期刊做过对比,完全一样。他们的销量暴涨这么多全是《舒克和贝塔》的功劳。但众所周知,一个故事是撑不起一本杂志的……”
此人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好似没有看到总编脸上的不耐烦。继续说道:
“第一不是那么好拿的。没有一定的底蕴,第一就是烫手的山芋。想必已经有很多杂志社要动手了。我们自然不会和他们学,只要坐山观虎斗就好。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做。稳住自己的阵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胜利就是我们的。所以我觉得郑助理的办法是最稳妥可行的。我的话完了。”
听完他的发言,总编的脸色稍霁。他虽然没有提出什么可行性的建议。不过这一份分析还是很有见地的。
有了两个人带头,剩下的人心中也有了普。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的会就先开到这,下去后每个人都写一份策划交过来。赵助理你就不用交了。既然你已经有了计划,向糖糖他们约稿的事情就交给你了。”
“是,主编。”一直忐忑不安的赵助理闻言差点笑出声来。
虽然赵主编没有对她的方案说一个字,可最后那句话却代表着他对这个方案的肯定。这如何能不让初出茅庐的女孩子开心。刚才受的那一点委屈早忘到爪哇国去了。
就在赵主编为《儿童文艺》的逆袭忧心不已的时候,在金陵的某一座写字楼内召开了一场会议。这场会议的气氛和《少年文艺》的会议的气氛截然相反。
“《少年文艺》十几年的第一名终于被我们抢过来了。这是我们杂志社历史性的一刻,也是在座的各位同仁一致努力的结果。”
戴志明主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也没什么好掩饰的。把第一名拉下马并且刷新了同类杂志销量记录,他有理由高兴。
下面的编辑们大多也是相似的表情。一本不入流的杂志经他们的手销量登顶,带来的成就感且不去说。仅仅是这种资历,就足够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一定会跳槽什么的。但多一种资本就多一份底气不是。
“都是主编领导有方。”
有人善于活跃氛围的人,见大家都在兴头上。把玩笑开到了主编的身上。
“哈哈……”这语气怎么听都不像是拍马屁的马屁话,惹得哄堂大笑。
“嗯,我就喜欢这样实话实说的同志,回头去财务部领奖金。”
赵明远本来就不是爱拿架子的人,现在高兴起来更是一点主编的样子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