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权看了一眼周延儒,冷笑出声道“周侍郎这话何意,难不成是影射皇上吗?”刘权这话是诛心之语。
周延儒刚想反驳,却被朱由检开口打断“你们二人不要再争吵了,骆养性,凌迟季奉,可准备好了。”
骆养性听到朱由检对自己说话,赶忙出列应道“皇上,昨晚,大雪来袭,微臣已经派人打扫刑场,不会耽误午时的行刑。”
骆养性这话一说,诸多文官都按捺不住的自己的情绪,纷纷交头接耳,眼看一场反对浪潮就要展开。
朱由检看清楚这一切的发生,也知道官员要开始求情,赶忙出口把居正社昨日的事情抛出来。
“民间一群读书人自发成立居正社,他们觉得朝廷要改变百姓生活,铲除边患,必须要变法图强,他们都认为神宗年间,制张居正的罪,废除新政,是朝廷的错误,今时今日,应为张居正平反昭雪,恢复新政,这些在京的读书人不下于千人,昨日上了一封请命书,来人,把请命书伸展开来,让众位臣功都看上一看。”朱由检十分随意的说道。
两名太监得到命令后,取出请命书,伸展开来。
文官都纷纷向前看去,不过因为在太和殿中,官员不敢乱动,远远的看着请命书,不知道上面写着什么,只看到一个个名字与印信。
此时礼部右侍郎乃是温体仁,温体仁与周延儒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当然他的处境与周延儒一样,进入不了皇帝的视线,升官无望,弄不好,皇帝腾出手来,还会把自己清出官场,换上自己的人,故温体仁很急,他一直在等着向皇帝表忠心的机会,本来昨日大朝会上的闹剧是他的一个机会,可他放弃了,那是因为昨日太乱了,皇帝也很生气,即便那个时候自己冲出来为张居正说话,也起不到什么效果,可这次朝会经过昨日的乱局后,显得十分平静,正是大好时机。
温体仁出列道“皇上,微臣以为这些读书人一心为国,应当褒奖,朝廷应该给张居正大人平反昭雪,还天下一个真相。”
温体仁的话开启了另一个篇章,刘权手底下的御史纷纷出列,为张居正平反敲鼓呐喊,若是不知道内在的情况,不明真相的人们都会以为为张居正平反乃是官员心中所向,周延儒看着眼前的局势,叹口气,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眼前的局势发展,他有一种无力阻拦的感觉。
坐在龙座上的朱由检摆摆手,大殿中的官员没有人在出列说话,朱由检看向李国普询问他的意见道“李国普,你现在代行首辅职责,你说朕该不该为张居正平反呢?”
为张居正平反这事提出来后,李国普便从未表态支持,而朱由检在今日便向胁迫李国普在这大朝会上公开表示支持为张居正平反,支持施展新政,因为只有如此,朱由检才会在崇祯元年正式任命他为内阁首辅,才会把新政的实施交到李国普的手中。
李国普知道昨日国子监的事件,当然也清楚朱由检的用意,你支持为张居正平反,我就用你,你不支持,对不起,崇祯元年,你便跟黄力极一样,辞官归乡,而现在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辞不辞官的事情,现在一群秀才牵扯其中,国子监的学生也被抓了许多,如果自己不支持的话,天知道朱由检会怎么惩罚那些闹事的多数人,到时候,士林中人就会把这笔账算到自己头上,当然今日的这种局面,倒是让李国普有些意想不到,凭借着居正社上书,大朝会闹剧,局势已经一步步被朱由检掌握在手中,实然,现在反对派的人最后的期望也是寄托在李国普身上,若李国普在此时公开反对为张居正平反,他们还有一战之力,可若是李国普同意,即便他们在闹,也起不了什么风浪。
李国普轻声说道“皇上,微臣以为应当为张居正平反。”
李国普说完后,朱由检由衷的笑出声来。
周延儒的心也落入了谷底,他清楚,因为平反张居正这件事情,皇帝已经对东林党充满了厌恶,以后他们在皇帝面前就会变得更难说话,周延儒向左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温体仁,叹了口气。
周延儒是明末东林党的代表人物之一,说实在的,在历史中,他的名声并不坏,当然在与之交谈中,朱由检也清楚周延儒是个可用之人,而对于温体仁,朱由检却不打算重用,当然这也有着上世的影响。
李国普这话说完以后,袁崇焕也出列复议道“微臣觉得朝廷应为张公昭雪。”
“李国普,袁崇焕,你们二人乃是内阁辅臣,不知劝阻皇上,只知助纣为虐,那我问你们两人,为张居正平反,那至神宗皇帝与何等境地,皇上,您想过吗?李国普,袁崇焕,你们二人又想过吗?”一名东林党的御史怒声道。
朱由检清楚这是东林党最后一张王牌,也是自己必须要面对的一关。
温体仁看了一眼这名御史,冷冷的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神宗先帝定是受了小人的蛊惑才处置张居正的。”
这名御史指着温体仁,半天说不出话来。
朱由检知道小人善辩,这温体仁在上个历史中也是个能言善辩之人,虽然温体仁现在是在帮着他说话,但朱由检心中对他也没有半点好感。
“为张居正平反,施展新政,乃是国策,朕只能对不起先帝,当一回不肖子孙,朕会在三日之后,前往神宗先帝陵寝,焚香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