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取出来的,是那些最外面的陶币。
陶币是所有陶器里面,制作最简单的东西。
王伟特意打造的一个空心铜管,将厚薄均匀的陶泥截断成一个个圆形的泥片。
接着,在泥片的正反两面,都会印上简易的文字。
正面印的是王,而背面,则印的是用来防伪的批号。
例如这一批的陶币,一共烧了八百枚,所以批号就是一,而后面跟的数字则是八百。
族人暂时并不明白陶币的用途,对其自然也不会重视。
在他们看来,烧制的这一批陶币,应该是王伟做的小玩具。
否则的话,这种形状的陶器又有何用。
但等到将来,陶币的作用逐渐明显起来的时候,它们的价值肯定也会随之升高。
那个时候,不乏会有人冒险自己烧制。
而这些批号和数量,就是王伟为了提前预防那种情况所制作的防伪标志。
陶币被清点装筐,王伟是需要带回去的。
等到王伟清点完所有的陶币后,陶窑里面其余的东西也都被拿了出来。
王伟亲自捏制的陶缸被摆放在正中间,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其余的陶器摆放在两侧,延伸出去很远的距离。
旁边的族人看着如此多的的陶器,激动的直搓手。
有了陶窑,和火道就是不一样。
以前的火道,一批只能烧制几十个陶器。
若是占地方的陶罐烧的多了,那总体数量就会下降。
而且火道的空间有限,能够烧的最大的陶器,也不过是上次合欢节的时候,她们所尝试的那种小半人高的小陶缸了。
相对于王伟烧制的陶缸,女奴们烧制的算是矮冬瓜了。
尽管如此,她们烧的陶缸,最终也只有一个勉强能用。
而经过检验,王伟所烧制的这些陶缸,没有一个损坏的,全部合格。
不仅如此,其余的陶罐陶碗损坏率也极低,相比于火道烧制的陶器来说,合格率要高上很多。